第149章 开门炮满堂红-《草根选调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我看了一些资料,大年初一,在不同的年代,都有不同的喊法。”钟国大一边吃着粽粑,一边很是卖弄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哦?那你说说,有些哄么喊法?和我们老百姓的喊法,看是不是一样的?”钟国正的父亲说道。

    “先秦的时候,叫‘上日’、‘元日’、‘改岁’、‘献岁’等;两汉的时候,叫‘三朝’、‘正旦’、‘元日’、‘岁旦’;魏晋南北朝叫‘元辰’、‘元日’、‘元首’、‘岁朝’;唐宋元明时,叫‘元旦’、‘岁日’、‘新正’、‘新元’等;清代叫‘元旦’、‘元日’。”钟国大说道。

    “你说的这些喊法,都是官话,都是当官的人,写文章的人讲的。老百姓就一个喊法,大年初一,正月初一,简单明了,直截了当。”钟国正父亲说道。

    “我们现在说的元旦,春节,起始时间并不是很长。”钟国大说道,“辛亥革命胜利后,南京临时正府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,在国家机关、厂矿、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,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,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。”

    “新中国正式成立之前,”钟国大继续说道,“第一届全国政协全体会议做出决定,把公历年一月一日叫元旦,俗称阳历年;把农历年正月初一定为春节,俗称阴历年。”

    “说到阳历年、阴历年,我想起了历史上创建历法的传说。”钟国正说道,“传说在古时候,有个叫万年的青年,看到当时节令很乱,就想把节令定准。但是,怎么也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。”

    “有一天他上山砍柴,砍柴砍累了,就坐在树阴下休息。他看到移动的树影,就发明了一个叫晷仪的东西,用测日影计天时,测定一天的时间。”钟国正一边吃着粽粑,一边说道。

    “后来,万年在测日影计天时时,看到山崖上的滴泉,受到启发,就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,来计算时间。天长日久,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,四季就轮回一次,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。”

    “当时的国君叫祖乙,经常因天气的变幻不测感到苦恼。万年听说后,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国君,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。”

    “祖乙听后龙颜大悦,感到有道理,就把万年留下,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,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。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,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,创建历法,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。”

    “有一次,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。当他登上日月坛时,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:日出日落三百六,周而复始从头来。草木枯荣分四时,一岁月有十二圆。”

    “祖乙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,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。万年指着天象,对祖乙说:‘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,旧岁已完,新春复始,祈请国君定个节吧’。祖乙说:‘春为岁首,就叫春节吧’。传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。”

    “冬去春来,年复一年,万年经过长期观察,精心推算,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,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,已是满面银须。”

    “国君深为感动,为纪念万年的功绩,将太阳历命名为‘万年历’,封万年为日月寿星。以后,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,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。有说‘年’的概念,最初的含义来自古代,‘五谷皆熟为有年’,人们把谷物的生长周期称为‘年’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