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1章 大旱-《三国之黄天当立》
第(2/3)页
田丰道:“绝收倒不至于,钜鹿水系还算不错,并且有一口大泽。实在不行,我们可以保住河流及大泽附近的大片土地。但减产五成是有可能的。”
“不行,减产五成只怕云州百姓会挺不到明年收获。”
现在粮食产量本就有限,黍米等作物一亩地能有个两三百斤就不错了。
南方水资源充足得多,且气候温润,可以收获两季粮食。
所以宋代有“苏常熟,天下足”的谚语,后来苏杭一带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繁荣,粮食主产地又移到了洞庭湖周围的湖南湖北一带。
清朝时发展成“湖广熟,天下足”。
这也是古代一遇到灾害,都往南方跑的原因。
但这里是北方,粮食都只能收获一季。
若减产一半,根本就不可能养活现在云州治下的八百多万百姓。
郁临风此时真想把杂交水稻弄出来,可惜他也就认识那四个字,具体是怎么杂交出来的,一无所知。
只能指望常山书院到时培养些农业专家,再看能不能弄出来。
红薯和玉米才培育了两次种,种的也不算太多。
本来还打算今年全部留种的,实在不行到时也只能先救人命再说,留一部分作种就行了。
况且红薯和玉米虽然耐旱,但也不能完全没水灌溉。
“州牧大人,看是不是先找南方的一些大家族买一些粮食备着?”荀攸道。
田丰摇了摇头:“不是太现实,那些大家族粮食肯定是有的,但他们囤着粮,就是等着这种大旱天时好发财的。
现在的粮价,只怕比平时贵了几倍。况且常山也没有太多的钱来买粮食了。”
荀彧道:“我认为还是要做两手准备,工部多打造些水车,全力抗旱。南方的大家族也可以试着接触下,相信会有些家族是想和我们云州合作的。”
郁临风点头道:“好,这事就文若先生来安排。”
一路回到府中,郁临风都一言不发。
跟着他的张宁和赵雨,见相公不开心,也闷闷不乐。
晚上在书房处理完一些公务,回到后院,见赵雨正跪在一个老君像前,双手合十,默念着什么。
那副虔诚的模样令郁临风有些好笑,蹲在她身边问道:
“雨儿,你做什么呢?求儿子呀?那你跟老君讲还不如跟老公讲呢。”
赵雨睁开眼,握住他的手。
“相公,我见土地干旱令你忧心忡忡,想为你分忧又帮不上忙。就想求老君赶紧下场大雨。”
郁临风哈哈一笑:“这天要下雨的事,老君可不管,那得求龙王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