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些许小事不足挂齿,先生自便吧!”农夫挥了挥手,牵着驴子向一旁的大树走去。 石韬又训斥了仆童几句,缓步踏上了林间小路。 行了二三百步,忽听得潺潺水声。 石韬循声望去,前面道路拐角处会出现了一条小溪,从路面下的沟渠里横着流过。他微微一笑,到了这里,孔明的家就不远了。 走过这段弯路,主仆二人眼前忽然一亮,只见前方百步开外出现了一个占地十几亩的平坦草坪,东头有一个池塘,几只大鹅正悠然游来游去。一只大黄狗趴在池塘边上,懒洋洋地看着那几只大鹅。 池塘旁边的山根下有一个小院落,里面有几间青砖大瓦房。篱笆门大开着,里面的院子里坐了一个人,清朗的读书声清晰地传了过来。 石韬驻足静听,直到对方告一段落,这才走了过去。 大黄狗看到生人,立即对着这边叫了起来。 里面读书那人向外望了望,放下书就走了出来,原来是个相貌俊美的垂髫童子。 石韬走上前去,笑道:“阿均,好久不见了。” 这童子正是诸葛亮的三弟诸葛均,年仅十一岁,他上前行礼问好,举止一板一眼。诸葛亮兄弟祖籍琅琊,诸葛氏是琅琊数一数二的望族,家教十分严厉,即使诸葛均只是个小童子,待人接物的时候也尽显名门子弟的风范。 诸葛亮三岁丧母,八岁丧父,和三弟诸葛均一起跟着叔父诸葛玄(时任豫章太守)过活,在豫章(南昌)度过了好几年的时光。后来诸葛玄丢了官职,于是举家去投奔刘表,不料走到应城(平顶山)一病不起,只好和家眷留下来养病,让诸葛亮兄弟带着仆人们去投奔刘表。 诸葛亮认为刘表并非明主,走到南阳就停了下来,在未来岳父黄承彦的帮助下,买下了南阳城外的一个山岗,命名为‘卧龙岗’,在此修建房屋,安家落户。平时读书会友,教导幼弟,无事很少外出。 石韬跟着诸葛均向里走,好奇地问道:“孔明在做什么?” “兄长前些日子得到了浑天仪的残破图纸,近来一直都在钻研呢。” 石韬大喜,他也最爱钻研这些‘奇淫技巧’,当下顾不得礼仪,大声叫道:“孔明,孔明,浑天仪图纸何在?” 最西头那间屋子房门一响,一个穿着天蓝色直綴,头戴天蓝色方巾的年轻人走了出来,大笑道:“广元兄,别来无恙乎?” 此人身长八尺,面如冠玉,贵气逼人,正是诸葛亮,时年虚岁十七。 石韬笑道:“托你的福,一切都好。看你眉心喜气洋洋,莫非有什么大好事?” 诸葛亮呵呵一笑:“广元兄,正要给你送喜帖,不想你自己来了,某倒是省了一桩事。” 石韬拱手道:“恭喜恭喜!定在何日?” “下月初六。”诸葛亮笑着作答,伸手延请道:“广元兄,里面请!” “请!” 二人进了房间,石韬先迫不及待的和诸葛亮讨论了一阵浑天仪的图纸,然后才落座品茶叙话。 诸葛亮有些遗憾道:“广元兄若是早来两日,就能和公威兄(汝南人孟建,和诸葛亮、石韬、徐庶等人都是密友)见一面,他前日刚刚离去。” 石韬叹道:“昔日好友天各一方,想见一面何其难也!” 诸葛亮肃然问道:“广元兄莫非遇到了难事?” “孔明还是这般敏锐!”石韬称赞一句,沉声道:“一个多月前,同乡郭奉孝来了一封信,信中说准备举荐某为河东太守。某无意仕途,本想婉言谢绝,不料随后得到州平兄(崔钧)全家下狱的消息,某又犹豫不决起来,若是答应郭奉孝,然后请他帮着说说情,州平兄一家保住性命应该不成问题。于是某去信试探了一下,郭奉孝果然满口答应,不过他提出了一个条件……”说到这里他顿了顿,苦笑着看着诸葛亮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