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3章 龙玉-《当靠山她是专业的[红楼]》
第(2/3)页
何太医伸手接过,只摸了一下便心中惊讶,也不敢再说话,赶紧抱拳行礼。他将那上等封放在药箱之中,转头看向甄贵妃,一时之间竟也有些恻隐之心。
“贵妃娘娘,多半是郁结于心,还请贵妃娘娘放宽心,要知道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”何太医说完,便知自己已然言多,当下不再说些什么,直接离去。
此话不大不小,自然被屋中的众人听到,嬷嬷听闻此言却是紧抿下唇,再不肯让自己有半点声息。而甄贵妃听到这话,轻叹一声,也不多言,只是翻了个身沉沉睡去。
如若一觉醒来,能够得到好消息便太好了。睡眼迷蒙中,甄贵妃有些期待的想着。
而走出宫殿的何太医,还未向前走出多远,便被小太监礼貌地请到了养心殿。
雍和帝坐在书案之后,养心殿此时却是灯火通明,他看着跪在地上的何太医言语之中带着些许审视。
“贵妃身体如何,你却是与我说实话。”雍和帝此时面容肃穆,看着对方的眼神,显然是极为恼火。
将甄贵妃软禁这件事,最开始的理由,便如同雍和帝所说的,乃是为了保护其与三皇子。
毕竟那些甄家的老人,未必不会使用三皇子,与甄贵妃作为筹码。是以雍和帝,便打算在一开始之时便将其二人,直接剥离出此事。
但是他就没有想到,甄贵妃明明无事,却在他下旨之后,短短十来日便开始病体沉重。
更是到现在,已然显出几分弥留之态,这简直太过不可思议。最开始的时候,雍和帝曾经想过,对方是否乃是因为自己的囚禁,使得其打算以生病来对抗自己。
然而他却马上推翻了这个想法,毕竟甄贵妃跟随在自己身边多年,却是极为了解自己的脾性,如果她真的如此行事,一旦被自己发现,却是绝对不会轻饶。
这种几乎注定,要惹怒自己的行为,对于甄贵妃和三皇子来讲,根本不是上策,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愚蠢至极。
如此一来,甄贵妃的病重,简直就好似一巴掌打在了雍和帝的脸上。明明是要保护对方,结果却让对方再无之无觉之中,中了别人的招数,这简直是挑战了雍和帝的下线。
此事让已经蛰伏许久的雍和帝,又露出了往日的峥嵘。经历过九龙夺嫡的胜利者,又怎么可能会如同猫咪一样。
他此时不过稍微放出少许威严,便让跪在地上的何太医,瘫软在地。
“陛下,微臣却是给贵妃娘娘把过脉,只是娘娘的脉息十分奇异,微臣却是不敢多言。”何太医此时早将那些,所谓的明哲保身之言抛在脑后,他敢对甄贵妃明哲保身,然而面对雍和帝,只觉得少说一句都是罪过。
雍和帝心中此时方才确定,甄贵妃的确是遭人算计,一时之间却是气恼之极。
他盯着何太医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说明白了。”
何太医听这个话便一身哆嗦,也不敢再多说些废话,赶紧将甄贵妃的脉象,一一说明。
他的眼光自然是要比何太医强过百倍,何太医能够知晓,乃是中毒,雍和帝又如何能够不知道呢?
他脑中飞速的旋转,分析当时的情景,到底是何人对于甄贵妃下手,要想要如何所图确实何事。
要知道甄贵妃病体初现之时,正是他刚刚将三皇子关紧闭,露出抄检甄家的苗头之时。
若非他对甄贵妃了解甚多,几乎都要怀疑对方,是否是因三皇子之事,而自导自演了。
可惜的是想,他心中清楚,甄贵妃其人最为谨慎,自然是不可如此做,使得自己成为众矢之的。
那么便是有人,在她不知道的时候,接触了甄贵妃,且使得对方中毒。
想到这里,雍和帝冷哼一声,看来是自己最近太过仁慈,使得这些人心思大了。
想到这儿,何太医的存在也没了什么意义,他直接挥手示意其退一下。
看见其的身影消失在殿中,这才盯着李无禄说道:“去给我查,甄贵妃在事情发生之前到底与谁有过接触,一定要仔细的查。”
说到这里,属于帝王的怒火,已经勃发而出。看着一连怒容的雍和帝,李无禄低头称是,他却是只是想要,将那背后做乱之人千刀万剐。
所谓君辱臣死,竟然有人在他的眼皮底下,算计了陛下,李无禄一口钢牙几乎咬碎。
他躬身行礼离开,走出颠门之外,不过略走了七八步,便走进一间小小的茶室之中。
那茶是内里,摆设却是极为简单,与雕梁画栋的养心殿并不搭配,然而凡是知道此处的人,没有一个会小看这里。
这里就是独属于,帝王暗卫的总部,瞧见李无禄面色阴沉,在屋中正在办公的几人,却是对视一眼,心中一凛。
要知道这几年来,李无禄已经渐渐开始喜怒不形于色,是以极为难以见到对方,竟会有如此之态。
“都别忙别的了,先给咱家办这件事情,如果办不好,甭说杂家,你们一个个都别想好。”李无禄语调非常平淡,然而话中的内容,却是让众人心中凛然,毕竟对方上一次说出这句话是许多年前了。
当下众人也不敢多言,只听李无禄吩咐。
“去查一下,在甄贵妃病重之前,可有人与贵妃娘娘有过接触,便是那些行踪有过重叠的,也都给我查出来,不能够少一个。”李无禄冷声吩咐他,却是多了个心眼,若是对方真的做得极为机敏,可能单查接触之人,未必能够找到,既然如此,那便直接查询与其有过,同方向接触交叉之人。
听见李无禄的这个吩咐,在场几人一呆,却是瞬间苦了脸。
然而他们却并不敢多言,暗卫与血滴子一样,都是皇家内里,是以命令却是第一位的,便是上官要求站着去死,也绝不能够坐着来。
是以众人听闻此言,也不多说,具是躬身行礼,口中称诺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