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子玉焚书,鬼物来袭-《被退婚后,我读书成圣了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第二天一早,沈浪就明白了杨慎所说的“安排”是什么意思了。

    他竟然腾空了一栋江边小楼,专就给沈浪读书用,平日里除了负责送饭的丫头外,任何人都不准去打扰。

    听说老爷子杨慎还特意警告了下杨豹,胆敢去找沈浪,就要打断他的三条腿。

    这一日起,沈浪就独自住进了小楼。

    午后,碧空如洗万里无云,澜江水流澹澹,安静的从小楼流过。

    沈浪搬了张小马札坐在河边,手里拿着的是一本《圣人东游》,名字有点像他上辈子看的网络小说,但实际上是一本记载圣人生平的书。

    童生试一共有三部分:试帖诗、圣人录和答圣问。

    试帖诗是一种诗体,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排律,由「帖经」、「试帖」影响而产生。

    这个沈浪倒不担心,华夏文化璀璨,诗歌一道更是几乎走到了尽头,随便找几首做下文抄公,这个轻松就能过关,文心果会就已经验证过这点。

    对他而言,比较麻烦的是圣人录和圣问。

    圣人录主要考的是和圣人相关的问题,例如他昨天看的那本《童生试考》,里面就有一道题叫做“圣人何求”。

    放在别的地方,兴许就是问圣人想要什么,但放在童生试的圣人录里,这就牵扯到了特定的典故。

    例如这“圣人何求”讲的就是圣人年轻时游学鲁国,租房暂住的故事。

    鲁国房东给了圣人两个选择,一间房挨着茅厕臭气熏天,另一间挨着私塾环境优雅,圣人拮据租不起私塾旁的一间,于是就和房东讨价还价,房东当时就问:圣人何求?

    自然,那时候的圣人还不是圣人,房东问的原话也一定不是“圣人何求”这四个字。但后世书写却不能冒犯圣人名讳,这才有了圣人何求这个典故。

    这类的故事里包含着一些圣人思想,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。题型有些像上辈子写的议论文,除了要讲述故事外,还要阐述自己的观点。

    圣问则是一些提问,要用圣人语录回答,不可随意乱写。

    自然,圣人说过很多话,哪怕相同的问题都会有各种回答,有些回答相似,有的则截然相反,这就看考生自己的领悟。

    要做好圣人录和圣问,自然就要知道圣人的各种事情。

    沈浪着重准备的就是这部分。

    花了一下午的时间,他终于翻过了《圣人东游》的最后一页。

    只是微微思索,就发现书里故事隐喻的一些道理,都能很容易的想明白。

    他大概能猜到,这是因为才气灌体后,他已经进入了儒道第十境“学子境”的缘故,因为学子境所获得的能力,就是“自见”。

    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,“自见”这能力就是能加强读书人的理解力,让其能更容易看懂圣人经典。

    当时突破的时候伴随着的是脊骨的恢复,之后立刻又文镇赵奢,也就没太注意,直到来到杨家庄读书,这才发现。

    这当真是平平淡淡,无惊无险。

    伸了个懒腰,把边上的火盆端到脚边,打着火折子把书点燃,扔了进去。

    微微眯缝起双眼,意识就进入了那片浓雾弥漫的世界。

    经过半个月的熟悉,他已经能很轻松的进入这里。

    迷雾世界依然安静如往昔,没有他的意念召唤,连那只荷尖蜻蜓都不会过来。

    走到枯萎大树前,抬眼看去,这里和半个月前已经有些变化了。原本光秃秃的树干上结了四十五片叶子,每一片都是深蓝色。

    随着火盆里《圣人东游》燃烧殆尽,一片蓝色树叶从树上飘落。

    沈浪接住树叶,就见上面有着“圣人东游”四个小字,只是微微凝神,《圣人东游》全书的内容就出现在了脑海中。

    轻轻抬手,蓝色树叶化作第四十六片树叶出现在了树枝上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