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只有一人。 朱墨稍作整理,思绪顺畅后,便开口回答:“如今产出的钢材,已经足够让军中现有火炮,在重量上能争取减轻一半。” 火炮很重。 这一点,对于所有人来说,是个共识。 因为钢铁质量的问题,在钢材质量低下的年代,想要威力更大的火炮,火炮的重量就会越大,炮管就会越粗越厚。 只有这样,才能承受住炮管内的火药爆炸时,产生的冲击力和破坏力。 减轻一半,那怕没有一半,只要有个三四成。 对于大明现有火炮的革新和制造产出,都会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。 同等重量下,使用新材料的火炮,将会形成更大的威力。 而若是只保持现有威力,则火炮制作所用钢材就会变少,节省成本。 当然,成本对于朝廷和军方来说,不是最重要的。 最重要的是,当火炮的威力不变,重要却会减轻后。 所产生的恐怖影响,将会直接影响现在大明的军事布置。 原本不能上的山,上去了。 原本跨不过的河,过去了。 随着火炮重量的减轻,便捷性随着增加,大明军方对于火炮的使用增多,大明的军事力量,将会得到充足的增强。 朱瞻基却不是这么乐观。 他言简意赅,直指问题核心:“新式钢材,每月能产出所少,所用成本、劳动力,耗费多少?” 东西是好的,但是要考虑成本和产出问题。 就比如,你能日了太阳,但前提是你要活一万年。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。 若是耗费巨大,才能得到少许新式钢材,还不如维持现状。 朱墨尴尬一笑:“多了几道工序,于是也要相应增加工序人手,原料和添加料的耗费有所增长,整体成本相较之前,同比增长大约百分之五十左右。” 用增长一半的成本,去抵消减轻一半的重量。 看着还算划算。 但朱墨却又开口道:“但是添加料不好找……所用的矿石,找了很久,如今也所剩不多了……” 大抵是某种天然提纯的稀有元素。 朱瞻基同样皱紧眉头,提纯某种稀有元素,现在的他没有办法做到。 这大概将会是制约新式火炮产量的唯一问题了。 工业链条的不完成,严重制约了科技水平的发展。 没有几十年,乃是上百年的时间,这世间哪个人,能一人就做到全工业链。 “知会锦衣卫上下,在天下各处寻找,凡是寻到所需之物,官职钱粮,断不吝啬!” “现有产出之新式钢材,按最佳运输方案,进行制作囤积。” 新式钢材的问题暂时被定了下来。 朱墨心中也松了一口气,他生怕皇太孙要穷凶极欲,想要大量产出新式钢材火炮。 赶忙开口接着说:“新式枪管的研发制作,如今已经到了关键时刻。您所说的,膛线问题,虽然始终无法得到完美解决,但钢材强度的增强,已经让我们能够得到了准确度更高的枪管。 膛线,如今只能依靠少有的几名老师傅,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产出,如今囤积数量并不富裕。而且,成效并没有达到您预期的…… 预装火药的制作倒是很快,如今采用硬纸包装,预计将会极大提高射击速度,减小射击间隔。” 朱瞻基很认真的听完对方说的每个字。 总结起来。 道路是曲折的,但前途是光明的。 事物的发展,也总是螺旋上升的。 这个世界没有一成而就的事情,也不会天上掉下个馅饼。 现在不是安排工作的时候。 朱瞻基点着头,已经开始默默的窃取面前早就烤好的肉串。 …… 朱瞻基在城外皇庄待了好几天。 皇庄后面的山脚下,有着一片基地。 很是神秘,外人少有靠近。 连着好几日,山脚下雷声大动,响彻天际。 更有不少的队伍,从各处赶了过来。 大车小车,大包小包。 走的时候,同样是收获满满。 南疆一战,暴露出了很多的弊端和劣势,这些都需要改进。 战争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,进而会带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革新。 连着好几日,朱瞻基都在日月堂的少年们商议着,如何将现有囤积的技术,改变为民用产品。 直到皇帝北巡的日子到了。 宫里头来了消息,要皇太孙参与送行。 朱瞻基方才从皇庄里,带着满身的油渍和硝烟走了出来。 皇帝北巡,是朝廷的大事。 内阁三位文官老大人,随行两位,五军都督府出动五人随驾。朝中,更有众多官员,被点名要求伴驾陪行。 皇帝要坐着龙舟宝船,从应天城外的秦淮河出发,先入长江,汇合停靠在江边的水师船队,然后沿着运河一路北上。 光是水师,就不下五千人马。 而在两岸,更有京卫大营里的数卫兵马护卫。 这一次北巡,皇帝是要看一看运河两岸,清查一边漕运的现状。 但是最终目的,却是要看看,在去岁已经定下来的迁都北平城的事情,如今已经进展到什么地步了。 皇帝不喜江南,一直想要回到北方,这件事情满朝皆知。 龙舟宝船已经扬帆。 渐渐消失在视线里。 城门下。 留守应天的官员们,却变得有些尴尬起来。 为皇帝送行,自然是要以老大,太子朱高炽为首。 但是现在皇帝走了,应天城也就自动变成以监国为首。 如今的监国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