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汉王朱高煦殿下。 兄弟两人并肩站在一起,大有一副貌合神离的样子。 文官们很纠结。 一位是他们往日里,尊敬、信任、宽仁的太子爷。 另一位,则是如今的顶头上司。 这个时候,不是站队的好时机。 所以,没有人愿意开口说话。 就比如,谁先入城这件事。 现在该如今做,就是件让人头大的事情。 军方的人,在小声的商讨着事情。 他们在羡慕被皇帝带走的同袍,说不得都时候皇帝远在北平,就会借机走一遭草原,到时候那些随行伴驾的小伙伴,必然会有大把的战功攒取。 而他们只能留守应天,无事可做。 不过,刚刚在送行列队的时候,皇太孙又告诉他们,最近那个日月堂里,有些新东西,不日就会送到五军都督府,进行验证。 这算是最近,军方少有的好消息了。 而文官们,还是没人开口。 礼部尚书吕震被皇帝带走了,一同北巡。 按照朝堂的猜测,这位老大人,怕是要就此留在北平,专责迁都北平城的事情了。 如今负责礼部的,是金纯老大人。 金纯是个实干派的官员。 在接任礼部事务前,就已经官至礼部侍郎,而在此之前,更是以刑部左侍郎的官职,会同工部尚书等人,负责修造水利。 政绩瞩目。 广受百姓爱戴拥护。 感受到现场同僚们的目光关注,金纯沉着脸。 现在的局面,虽然有关于权力地位之争,但也涉及朝堂礼仪。 所以问题,还是得要他这位礼部尚书来说话。 汉王默默的向旁边挪了一步,与太子错在了一段距离,倒是和赵王朱高燧离得更近了一些。 朱高煦的目光,时不时的扫向在场的文官们。 虽然如今身负监国,但名义归名义,实际权力需要得到朝堂的认同,这个见过的名分才算能坐稳。 倒是太子朱高炽,显得很是轻松,不时小声的与身边的太孙交谈着。 离得近的,大抵能听出些,东宫里的这对父子两,竟然是在讨论今天东宫里头该吃什么东西来着。 …… “陛下重礼。”金纯一语定音,接着说:“如今陛下北巡,我等仍需勉励,不负陛下重托。” 说着,金纯已经让到了一旁。 虽然金纯没有点名,要太子爷先行走在前面。 但是一句‘陛下重礼’,却是点名了,现在该是以年岁长幼排序。 更是含蓄的说明了,皇帝虽然北巡,但朝政还是要务,大伙就都不要做这些莫须有的争斗了。 不然皇帝回来了,大伙都没有好果子吃。 内阁胡广、金幼孜、杨士奇三人,如今前两位伴驾随行。留守应天的,是内阁排序最末的杨士奇。 他听到金纯的话,不由含笑点头,领着一众文官,让出路来。 朱高煦脸色阴沉,但却一闪而过,只是心里却是暗自生恨。 老爷子前脚刚走,他现在是监国,但是这帮人却直接给了他一个下马威。 欺人太甚! 但如同金纯的所说,要是老爷子还没到江面上,就听到城门口的争斗,怕是一气之下就给自己下个禁足在家的旨意。 他错身让出入城的位置。 心中带着些不甘。 朱瞻基默默的看着现场正在发生的一切,他看到老父亲的脸上并无波澜。 太子爷只是对着一众大人抬抬手,然后竟然是拉住老二朱高煦的手臂,拉着对方,一同往城里走。 “陛下让你监国,这是信任,是认可。朝政繁杂,我教不了你什么,小心谨慎却总是好事。” 太子拉着老二,小声的叮嘱着话。 朱高煦还在发蒙状态,他不明白,明明老大已经取得了,在场臣子们的支持。却还要做出拉住自己,一同入城的表现,更会在这个时候说这些话。 等入了城,到了分岔路。 太子终于是松开了监国老二的手臂,带着同样有些不解的,自家的崽回东宫。 内阁留守杨士奇,会同这旬轮值的五军都督府都督张辅,一同去宫中整理政务,准备移交。 各部司衙门堂官,则是各回衙门。 皇帝北巡,应天却还是国之中枢,每日里依旧会有海量的天下之事汇集于此,然后经过筛选,汇总交于内阁,由内阁派出人手急递皇帝行在。 至于如今的监国。 汉王朱高煦,则是带着老三朱高燧,往皇宫里的奉天殿去。 不是要坐一坐龙椅御座。 这是杀头的事情。 而是因为,监国得要在宫中偏殿,坐镇中枢听取处理政务。 等进了午门。 朱高煦已经是一脸阴沉,气氛压得很低。 朱高燧似有所感,小声出口:“兄长是在想城门处的事情?” 朱高煦低喝一声:“老大意图不明,但朝中,却有人想要欺辱于本王!” 他想到了金纯的那番话。 刚刚接任礼部尚书的金纯,似乎已经选择了站队东宫啊。 朱高燧默默的看着,走在前面的新任监国:“您如今是监国,该有监国的威严才是……” 朱高煦回头,深深的看了老三一眼:“老爷子北巡,要多长时间?” 朱高燧微微一愣,没想到老二哥并没有接自己抛出的话,却是询问此事。 他沉思细想,稍迟开口:“算上一算,怎么也得到年底,才会南下回京。” 朱高煦听着老三的回答,微微眯眼。 呵呵一笑。 背起了手,向着宫中偏殿赶去。 第(3/3)页